追寻西南联大精神 回中师生砥砺前行
追寻西南联大精神
回中师生砥砺前行
2022年10月中旬,商丘突发疫情,商丘市回民中学按照上级要求,全体师生居家上网课至今。
这场始于2020年的新冠疫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疫情防控成为常态化,“封闭管理”“核酸”“出门戴口罩”“出示行程码”“扫校园码”“间隔就餐”等逐渐在成为我们一种新的生活模式。
这次因疫情上网课成为很多家庭、很多学生、很多老师的重要生活记忆。
随着疫情形势的缓和,返校复课有了希望。
11月7日的赋能早会上,韩道平书记指出,我们要随时准备好,一旦省市有关部门发布命令说复学,我们就以最快的速度回到学校,实现最好学校上课的最佳效果。但是,目前,如何在面对现在疫情防控形势下,确保当前的网课学习或者复学之后的上课效果,使老师的教特别是学生的学不受影响,我们要发扬西南联大精神。
“西南联大精神”是什么?首先来了解一下“西南联合大学”。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由此开始。根据国民党政府教育部的指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湖南长沙,合组新校,定名为长沙临时大学。由于长沙连遭日机轰炸,1938年2月中旬,经民国政府教育部批准,长沙临时大学分三路西迁昆明。1938年4月,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5月4日开始上课。从1937年8月中华民国教育部决定国立长沙临时大学组建开始,到1946年7月31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停止办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1月20日下午考察西南联大旧址时指出:“国难危机的时候,我们的教育精华辗转周折聚集在这里,形成精英荟萃的局面,最后在这里开花结果,又把种子播撒出去,所培养的人才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深刻启示我们,教育要同国家之命运、民族之前途紧密联系起来。为国家、为民族,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学习的动机。艰苦简陋的环境,恰恰是出人才的地方。我们现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有历史感责任感、志存高远的时代新人,不负韶华,不负时代。”
学脉延绵,源远流长。西南联大精神,更为后人称道。
西南联大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和西方现代大学精神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结晶,既体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爱国、民主、科学的主流意识,又承接了北大、清华、南开三校的光荣历史传统,更突出了抗战烽火中联大自身的精神特质。
西南联大精神概括为刚毅坚卓、爱国团结、自由与民主、思想创新。
面对疫情,我们无法回避,我们既不要因疫情反复带来的学习生活不便而消沉意志更不能把对疫情战略上的那种乐观态度,变成日常的过度娱乐,耗费大好年华。
疫情来袭,网课开启,应该拿出比线下课程更加认真的态度,这才是我们应对疫情战胜疫情最好的态度。
“磨难兴校”,有坚强的意志,笃定求学的精神,这种可以载入史册的非常态磨难,必定洗礼出一个学校的校风学风,这才是我们要在今天回顾、学习西南联大精神的精髓。
不是所有的磨难都是人生财富,磨难也不是所有人的财富。只有那些在磨难中保持独立思考的人,在磨难中成长、开悟的人,磨难才是财富。
回中回中,回回都中。学习西南联大精神,让我们无论在网课学习时还是在回到学校教室后的课堂学习中,都能呈现出最好的工作学习状态,实现最好的学习效果。